
苏东坡书法,曾被他的学生黄庭坚善意讥笑为“石压蛤蟆”的苏体,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。仔细瞧还真是蛤蟆给压扁了的模样。在王安石变法导致新旧党倾轧的混乱政局中,苏东坡注定了他一生颠沛的仕途。四十岁以后苏东坡大部分的岁月都在荒江僻地的谪贬流放中度过,包括被贬和自请“下放”,他的足迹遍及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黄州、汝州、常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、惠州、儋州。苏东坡可说几乎踏遍了宋室管辖的国土,他的谪贬,一处比一处偏远,海南在当时是流放重刑犯的南蛮不毛之地,少有人去了能够生还,而此时苏东坡已经六十二岁。放逐的生活使苏东坡的心灵产生蜕变,刻薄的讽刺,尖锐的笔锋,一切激情与愤怒都过去了,代之而起的是豁达乐观的幽默感,绝对醇美,完全成熟。著名的“赤壁赋”、“念奴娇”以及“记承天夜游”便是此时的作品。